数字储能网讯:江苏淮盐在历史上享有盛誉,自古便有“淮盐出、天下咸”“天下大计仰东南、东南大计仰淮盐”之说。到了现代,淮安仍然是重要的食盐生产基地之一。其中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是淮安本土企业,拥有8个大中型井矿盐采矿权,井矿盐年总产量超800万吨。
近年来,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车间智能化升级,用电负荷急剧上升,用电成本不断提高。尽管企业已尝试实施峰谷调峰运行策略,但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国网江苏淮安供电公司淮安供电服务中心秉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敏锐洞察力,积极组织国家电网江苏电力(淮安大鸾)共产党员服务队营销分队联合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探索了“光储一体化+微电网”的能源结构转型之路。
创新融合模式 打造零碳标杆
“现在有了这个系统,储能每天都能节省电费,年节约电费90余万元,投资的钱,6年可收回成本。供电公司的建议又帮我们企业节省了不少生产成本。”1月3日,在井神光储一体化项目成功投运后,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沙宝洪开心地说道。
2024年5月14日,淮安供电服务队队员成徽在勘查现场后,瞄准用户侧“高耗能、高闲置、低效率、低智能”的痛点,创新采用“自建+聚合”的融合建设模式,安装900千瓦的光伏板,自发自用,满足工厂自身用电需求,节约电费,也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建立的井神光储一体化采用自发自用模式,匹配储能系统为1兆瓦/4兆瓦时,每天充放电循环2次,每1个充放电循环售电不少于4兆瓦时。系统在额定功率下运行,4小时即可充满电量,4小时完成放电。
在光储一体化模式下,白天光伏发电产生电能,优先满足车间生产负荷需求。当光伏发电量超过负荷需求时,多余电能可储存于储能系统中;而在夜间或光照不足时,储能系统放电,为车间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供应。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电能的“削峰填谷”,提高了能源的自给率,降低了对外网供电的依赖程度,有效减少了用电成本。
据悉,该系统光伏绿电年发电量可达136万千瓦时,相当于年节约标准煤167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77吨,建成后车间绿电用电量占比将提升70%。
“现在安装了光伏,每月发电在11万千瓦时左右。再加上储能系统,咱们用电更省心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沙宝洪开心地说道。
科学规划“一张图” 建设微电网
系统建成后,分布式光伏、储能设施及传统电力设施同时存在,如何将这些高度碎片化、彼此“语言不通”的设备,统一接入一个平台,并实现发电侧、用电侧、电网侧协同,既能应对光伏发电的间歇性波动,又能做好储能预测、实现受控负荷,这是服务队面临的又一难题。
为此,淮安供电服务中心队员创新应用“智慧平台+光伏+储能+充电+智能微网”一体化技术路线,通过部署微网能源控制器和建设矿区智慧微电网云平台系统,实时监测光储充系统的运行工况,分析用户用能情况,多维展示能源流量,实时感知能源结构,通过系统智能算法,响应电价信号,参与辅助服务,实现采卤矿区微电网的最优运行和自平衡运行。
2024年12月12日,淮安供电服务队队员成徽再次上门,宣传推介企业接入能源E+工业微电网能源数智系统。据统计,在接入该平台后,在同等工作量的基础上,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每月节省电费将达到105万元。
下一步,淮安供电服务中心还将协助建设苏盐井神虚拟电厂,通过智能控制平台,将分散在不同位置的分布式能源资源等进行聚合和协调控制,根据电网的需求和市场价格信号,灵活调整资源,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使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成本达到最优,践行“双碳”亮点示范。